关闭

  是以道德为标准吗?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法律不是以道德为标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

  法律是智慧的,学法律不仅能让我们深刻的理解社会原理,同时还让我们多一个看待日常生活的视角。本文旨在阐述法律的基本模型,从而帮助你更好的阅读其他优秀的法律著作。

  本文皆是个人观点,不涉及专业的词汇或者具体的条文分析,大家可以轻松阅读,也欢迎指出我的偏见与误解。

  前段时间『唐山打人案』引起了全人民的关注,打人者对法律的无视引起了大众的愤怒,随后家机关也将犯人全部抓获。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恨不得将这帮人千刀万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逐渐将注意力放到审判结果上。在审判结果出之前,每个人都会用内心的那杆秤衡量审判力度。这杆秤通常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准。

  然而道德标准是千人千面的,针对同一案件的嫌疑人,有人觉得要判无期,有人觉得要判10年。因此道德不能作为判罚的标准。或者说,至少得统一大家的道德标准。

  除非你能给全世界的人洗脑,否则统一道德标准是不可能的事。其实道德是一种很高的标准,否则孔子也不会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通常会用道德去要求别人如何,但落到自己身上,便不断放低道德标准。所以道德最大的作用是约束自己,而不是约束别人。

  那什么能同时约束别人与自己呢?答案是法律。既然道德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那何不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标准同遵守呢?罗翔老师总说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就是这个意思。

  可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呢?这要从人类的本性出发。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发生的,因此都渴望有个稳定的社会让自己生活。而什么样的社会能稳定呢?这点人类还是有识的,那就是公正义的社会是稳定的。法律是人们心对正义社会的映射。通过法律约束社会的人企业机构与政府,从而实现公与正义,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法律的使命有很多,其限制权力是它必须完成的使命。

  前面说过法律是我们对正义和公追求的物,如果想要实现公,那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限制强势方,帮助弱势方。现实社会存在着各种不等的对峙,例如『唐山打人案』的多人群殴单人,大型企业对员工进行裁员,地方政府利用职权刁难百姓。为了帮助弱势方,法律必须要限制强势方的权力。

  社会的强势方可以简要分成三种类型群体企业组织及政府。例如社会的残障群体是一个很大的弱势群体,所以我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盲人持有效证件可以免费乘坐公交通工具。

  你不能说为什么盲人可以免费坐车,我就必须得付费。因为相对乘坐公交通这件事,你是强势方,而盲人是弱势方。你上车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冲向空位并舒服的坐到下车,但盲人却无法享受这些。因此家制定法律给予盲人免费乘坐的权力,从而实现乘坐公交通的公。

  说完群体,我们再说说政府。我们肯定经常听到外起诉政府的新闻,例如2020年tiktok起诉美政府对其交易的限制;2019年华为起诉美政府对5G技术相关销售的限制。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政府都是非常强势的一方,因此法律也必须要对其进行限制。

  我也有相关法律限制政府权力,我的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相关行政机构如果侵犯了我们合法权益,我们是可以向法提起诉讼。当然现实我们很少这么做,一是这么做成本太高了,很多人觉得不值得。二是的法治环境还有待提升,有些法律虽然制订了,但执行却是困难重重。

  法律可以用限制强势方,但法律在限制的过程它本身又成为了强势方,那又有谁限制法律呢?

  希腊神话正义女神忒弥斯用左手的天秤衡量世间所有不公正的事,那又有谁能保证天秤本身是没问题的呢?比如有人有偷偷在称的左边放了块磁铁,天秤每次衡量不公之事时都会偏向左边,这样世间所有的公正都不存在了。

  现实法律有权将违法的人企业或者机构进行规定的处罚,而被处罚的对象却无法反抗法律,这是一种很不等的关系。如果法律不受到限制,可以朝令夕改,那法律便失去了权威,自然也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因此法律本身也需要受到法律限制。

  这里会有个矛盾,就是限制法律的法律,又由谁限制呢?这也是一个不断逼正义的过程。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实是这样处理的。

  1首先所有法律的制定都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是万法之母,是这个家成立的识。什么是识呢?我理解的是社会求同存异的同,也就是家大部分人认可并拥有的价值观。在美,独立宣言阐述的人人生而等,都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就是那个时代的识,因而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后续根据这个识制订了第一版美利坚合众联邦宪法,用限制政府立法机构和审判机构。这也为后所有的法律发生及执行打下了基础。

  在,宪法明确写到我是无阶级专政的家,所有的生资料都归无阶级。这是那个时代大家的识,因而成立了新。所以宪法的意义非凡,它是家大多数意志的体现,如果所有后续的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那么后续的法律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2其次是所有的法律的诞生与修改都要遵守宪法规定的立法流程,包括宪法本身的修改。在我宪法和美宪法都明确规定了立法的机构及修改宪法的机构。我规定全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宪法修改宪法及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的权限,并且也规定了宪法的修改需要满足的条件。由于篇幅原因宪法没法对所有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进行完善的规定,后续我也出台了立法法规范立法流程,但立法法本身也是依照宪法制定的。

  3最后是法律不能脱离社会本身。当法律在不违背宪法,并按照立法流程被制定出后,它就一定是合理的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法律具有滞后性。怎么解释滞后性呢?因为法律被制定的时候是被当前时代制约的,虽然立法者在制定的时候尽可能去洞察社会的底层逻辑,但是科技环境文化灾害都会改变社会形态。一旦社会形态改变,社会的底层逻辑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原的法律可能就并不适用。

  例如美早期禁止异族通婚的法律,在反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便不适用,因此在20世纪便完全废除了。还有新成立的早期,在全民皆兵的时代背景下,法律是允许个人持枪的。后随着家的强大与社会内部稳定,公民持枪也逐渐变的弊大于利,因此便立法禁止个人持枪。

  法律起源于大众对社会正义的渴望,自然是服于社会,不能脱离社会。如果某个法律受到了社会剧烈的反对,或者被大多数人视为空文,那么立法者就应该反思是法律已经脱离社会本身。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但是我们还没说过法律是如何生效。你也许会想,审判这件事还不简单吗?如果某个人违法了,去查下他违反了哪条法律,然后按法律描述的惩处方式进行判罚就行了。

  如果真这么想,只能说你还太年轻了。如果审判这么简单,那法庭上的律师法官或者陪审团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呢?同时法律也不至于有如此高的门槛,让大多数人望而生畏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审判这件事。

  我们高数学学了很多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出题人会根据知识点构造对应的题型,并且会在题型上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场景,比如说永远会漏水的木桶,或不断上下人的公交车。然后我们思考需要用哪些学过的知识点解这道题。这里的逻辑是先有的知识点,再出的题,最后附带构造下场景。而法律正好相反,是先有的场景,再出的题,最后才是构造知识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现实存在各种问题且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人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提前构造好知识点,也就是制定法律。但我们用大脚趾也想得到,法律是没法穷举现实所有场景的,但审判恰恰就是用之前制定的法律解决当下新出现的问题。因此没人可以保证现有的法律一定能做出最接真相的解法。

  那我们该如何得到题目的最优解呢?或者说我们该如何了解事件的真相并进行最公正的审判?

  我有一部非常喜欢的日剧,叫胜利即正义,是你们的老婆新垣结衣和雅人叔拍的,我看了不下于3遍。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案子,每集开篇通常会出现一个看起『邪恶的被告』找到雅人叔求助,希望让他帮忙打赢这场『不正义』的官司,雅人叔会因为高额的律师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件案子。这时新垣结衣会异常气愤,因为她心律师应该帮助正义的一方打官司!但迫于负债的压力新垣结衣还是会跟进案子。

  剧集里的案子一般会在法庭上进行多次对辩,随着辩论次数的增加,反转与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通常最后都会发现『邪恶的被告』其实心地善良,他做的事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看起『正义的一方』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别人告上法庭,并且会披上一层善良弱势的外衣。

  所以如果想追求真相,就只能像胜利即正义一样走流程,走繁琐复杂不断辩论的流程。现实由于案件会跨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且人会偏向掩盖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导致真相很难被完全发现。现实世界,如果是英美法系,想要给一个人判刑是需要走下面流程的。

  当嫌疑人出现后,如果检察想要对其发起诉讼,是需要经过陪审团同意的。这个陪审团叫『大陪审团』,通常由20人左右构成,只有他们投票同意对嫌疑人发起诉讼,检察才能将这个人告上法庭,开始走法流程。

  当流程走完后,如果法官想要对嫌疑人进行判罚,也是需要陪审团同意的。这个陪审团叫『陪审团』,通常由12个人左右构成。这里需要注意,是否有罪和实行判罚在法律上是两件事,只有陪审团有权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而法官只能在陪审团宣告有罪后再进行具体的判罚。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法官和我们认知的法官不一样?好像法官没有想象那么大的权力,诉讼请求不是他提的,嫌疑人是否罪不是他定的,法官能做的只是走完流程并做了有罪宣判后,去决定具体的判罚程度。这其陪审团看起权力反而大些,陪审团有权否决检察的起诉,甚至能直接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而陪审团都自于普通的非法律专业人士,并且是随机挑选的。

  陪审团制度是被写入美宪法的,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识。一是大家相信检察与法的权力只有被限制服大众,二是大家认为案件不仅要从专业的法律人士角度看待,也要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因为人都是都局限性的,只有通过多方视角的审视,才有可能不断逼真相。

  曾经也想实施陪审团程序,但限于特有的文化及环境,后还是没有在全推行。事实上美推行的了陪审团制度是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识的,如果想在一片全新的土壤推进陪审团制度是很难的一件事。日本在19世纪也推行过陪审团制度,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太成熟,所以也逐渐废除。直到2009年日本才重新推行陪审团制度,并持续至今。

  现实为了尽可能还原真相,流程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这也是大多数人诟病打一场官司为何如此麻烦,又为何如此漫长。但这些程序是正义的守护者,人的局限性在程序尽可能被减少,从而不断接真相。当然,最终的真相除了当事人谁也无法得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只要在法庭上获得胜利,审判的结果就是真相,也就是雅人叔所说的胜利即正义!

  很感谢你有耐心读到这,前面章节叙述了我对法律的理解,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很多细节我没有展开讲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阅读相关书籍文献。文末我会附上我看的相关书单。

  最后我做个总结吧。

  如果说法律是个杆称,那保持衡就是它的使命。法律的制定者需要衡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从而制定出能落地的法律;法律的审判者需要衡理智与道德的比例,从而做出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判决;法律的条文需要衡保守与变革的尺度,从而在保证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能适应当代社会。

  在了解很多法律相关的历史书籍之后,我对我法治的进程感到了明显的落后。具体落后在两个点一是权力没有被充分的限制,二是民众的法律意识淡泊。这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当民众不断觉醒,当每个人都认为权力需要被钉在法律的十字架上时,才能滋生限制权力的土壤。我相信那时我们会变成理想的法治家,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感谢阅读,我们下次再会。

  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思维扩展知识欧同学的成长日记

  素材源书籍想点大事西窗法雨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洞穴奇案法律与社会宪法华人民和宪法美宪法日本宪法其他法律民法典行政诉讼法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文献独立宣言

上一篇:【维护】那儿有免费的人才招聘网站 下一篇:【企业】热门英语学习网站推荐